上海每月死亡人数,数据背后的城市生命轨迹
4
2025-11-09
上海,作为中国人口最密集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,每天都有生命自然逝去,根据公开数据统计,上海市每年的正常死亡人数(即因疾病、衰老等非意外原因导致的死亡)约为12万至13万人,以此计算,上海平均每天正常死亡人数在330人左右,这一数字背后,反映了城市人口结构、医疗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多重现实。
上海市的死亡数据主要由卫生健康部门和统计机构定期发布,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《上海市统计年鉴》为例,202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约2475万人,死亡率为5‰左右,按此推算,年死亡人数约为12.4万人,日均约340人,这一数据涵盖了因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、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老年病导致的自然死亡,不包括意外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死亡。
人口老龄化: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,截至2023年,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6%,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老年群体是自然死亡的主要人群,因此老龄化直接推高了日均死亡人数。

医疗资源与公共卫生水平:上海拥有全国顶尖的医疗资源,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4岁,高医疗水平延缓了部分死亡,但也意味着更多老年人最终会因慢性病或器官衰竭离世,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较高的日均死亡基数。
季节与疾病规律:冬季因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发,死亡人数可能略高于夏季,在流感高峰期,日均死亡人数可能短暂上升至400人以上。

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,上海的日均正常死亡人数处于较高水平,北京常住人口约2184万(2022年),年死亡人数约11万人,日均约300人;广州常住人口约1873万,日均死亡约250人,上海较高的数字主要源于其更大的人口基数和更突出的老龄化现象。
日均300多人的正常死亡,是城市生命周期的自然体现,这一数据提醒我们:
上海每天300多人的正常死亡,并非冷冰冰的数字,而是城市发展与生命规律的缩影,在高速运转的都市中,这一数据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,也推动着社会在医疗、养老和人文关怀上不断进步,理解死亡,是为了更好地珍惜生命;关注数据,是为了更温暖地守护每一份存在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