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程码14天过后还显示?别慌,这可能是技术时差在作祟
11
2025-10-21
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,行程码(通信大数据行程卡)已成为人们出行、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工具,许多用户在使用行程码时,常常会有一个疑问:行程码会显示具体的区县信息吗?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,详细解读行程码的显示规则、工作原理以及隐私保护措施,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工具。
行程码是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三大运营商(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)推出的服务,旨在通过分析用户的手机信令数据,记录用户在过去14天内的行程轨迹,其主要功能是帮助用户和相关部门快速查验行程历史,以辅助疫情防控。 上,行程码通常不会显示具体的区县信息,它主要展示以下内容:
行程码不会显示用户到访的具体区县,它仅停留在城市级别,这是出于平衡疫情防控与个人隐私保护的考虑。
行程码的设计基于多个因素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
行程码的数据来源于运营商的手机信令记录,当用户开机并连接到基站时,运营商会记录手机的大致位置信息(基于基站覆盖范围),这些数据经过脱敏处理(去除个人标识)后,汇总到行程码系统,系统再根据用户手机号,生成过去14天的行程摘要,整个过程自动化,且数据仅用于防疫目的,一般会在14天后自动删除。
对于用户关心的隐私问题,行程码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:

问:如果我去过一个城市的某个区县,行程码会显示吗?
答:不会,行程码只显示城市名称,不会具体到区县,如果你到过上海市浦东新区,行程码上只会显示“上海市”。
*问:行程码的星号()是什么意思?**
答:星号表示用户到访的城市存在中高风险地区,但并不意味着用户一定去过这些风险区域,它仅作为提示,具体风险判断还需结合当地防疫政策。
问:行程码会永久保存我的行程吗?
答:不会,行程码数据仅在14天内有效,过期后自动删除,不会长期存储。
行程码不会显示具体的区县信息,这是基于隐私保护、技术可行性和防疫效率的综合考量,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工具,行程码在帮助社会恢复正常秩序的同时,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用户的个人隐私,如果您在使用行程码时遇到问题,建议通过官方渠道(如运营商客服或国务院客户端)查询,以获取准确信息,随着技术发展,行程码可能会进一步优化,但其核心原则——平衡公益与隐私——将始终不变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